彭某,女,54岁,因“间歇性便血,大便时肛内肿物脱出10余年”由门诊以“1.混合痔2.直肠黏膜松弛3.直肠前突4.便秘”于2023年11月15日09时03分收住入院。患者自诉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便血,色鲜红,量多,大便时肛内肿物脱出反复发作,需用手回纳,大便干结,1次/3-4日,偶可见粘液陈子,无腹胀腹痛,未做任何特殊处理,现为求进一步诊治,遂入我院。门诊以“混合痔、直肠粘膜松弛、直肠前突、便秘“收住入院。现症见:大便时肛内肿物脱出,无法自行回纳,大便软,1次/日,无便血,无粘液陈子,无肛门部疼痛感,无肛门部坠胀、潮湿、瘙痒不适,无恶寒发热,无腹胀腹痛,小便调。体重无明显变化。
检查结果回报:输血前常规均为阴性。肝功能、空腹血糖、电解质、D二聚体、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。血型报告:ABO正定型O,RHD 阳性个。血常规报告:淋巴细胞比率 43.90%个。血脂报告:血清总胆固醇5.54mmol/L个。肾功能报告:肌酐41.00umol/L。免疫检验报告:降钙素原0.0543ng/ml个。心电图报告:1.窦性心律:2.左胸导联低电压。胸部CT报告:主动脉弓钙化;建议必要时进一步检查。腹部彩超报告:1.肝多发囊肿:2.脾门区低回声结节:考虑副脾:3.右肾结石;4.左肾集合系统稍分离;5.绝经后子宫声像。电子肠镜报告:所见结直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。腹部MRI报告:1.肛管直肠交界部下降,原因待查,请结合临床相关检查:2.右侧前庭大腺囊性病变。于2023-11-18在全身麻醉下行经肛门直肠黏膜环切术(PPH术)+混合痔外剥内扎术+肛乳头肥大切除术。
手术步骤:1患者取右侧屈膝卧位,建立静脉通道,吸氧及心电监护,麻醉成功后,常规消毒手术野区,铺无菌孔巾、单。2.扩肛,在肛镜直视下,消毒肛管及直肠下段粘膜,于KC位1、5、7、11点肛缘各缝合一7号丝线,以固定扩肛器用,置入扩肛器,退芯,暴露直肠粘膜良好,以丝线固定扩肛器,于kc位9点齿线上5cm进针,沿粘膜下环状做一荷包线,置吻合器抵钉座,将荷包线收紧结扎于中轴,连接吻合器,自钉仓侧孔,引出荷包线余线,适度牵引,旋紧螺旋,打开保险栓,击发,停留60s后退吻合器,用1#丝线缝合止血,无明显出血后,退出扩肛器。3.用组织钳将kC位11点肿物提起,于其根部作放射状梭形切口,剥离肿物至齿线处,弯钳钳夹外痔及部分内痔,7号丝线于钳下结扎,剪刀剪除被结扎的外痔,同法切除KC位3、7点肿物,修整创缘,充分止血。电凝切除KC位9点肥大肛乳头,残端无出血。4.术中予电刀电凝止血,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,用0.1%美兰约15ml予皮下神经阻滞镇痛,将引流管及明胶海绵置于肛内,置愈疮膏纱条、双氯芬酸钠栓及肛泰栓于肛内,塔形纱布加压包扎,术毕。5.术程顺利,麻醉满意,术中出血约10ml,患者未诉特殊不适,术后由平车送返病房。术后予以抗炎、中药坐浴、换药等相应对症支持治疗。20天后伤口基本愈合,大便时无明显便血,肛内无明显肿物脱出,便秘较前明明显好转。
按语:(PPH)又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,是建立在肛垫学说基础上的,运用吻合器治疗环状脱垂痔的新技术。其原理是:保留肛垫,将部分内痔及痔上黏膜、黏膜下组织环行切除吻合的同时,进行瞬间吻合。既阻断了痔的血液供应,又将滑脱组织悬吊固定,将病理状态的肛管直肠恢复到正常的解剖状态。患者存在直肠粘膜松弛、便秘等问题,通过PPH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肠道顺应性,促进大便排出。此种术式对内痔、外痔、混合痔、环状痔、严重痔脱垂、脱肛等都有着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。常用于Ⅲ、Ⅳ度内痔的治疗。
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,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,具体诊疗还请遵照医师意见
COPYRIGHT © yygc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岳阳市中医医院肛肠诊疗中心 版权所有